华夏时报记者 卢梦雪 冉学东 北京报道
“封闭期一年,持有两年,最后亏了23%!”买了银行理财的投资者王女士向《华夏时报》感慨道,“第一年到期亏了13%,想着应该不会再差了,理财经理也觉着再持有一年大概率能回本,没想到第二年亏得更多。”
(资料图片)
二季度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净值虽然整体在修复,但权益类市场仍存在破净率高企的情况。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处于存续期的24只权益类产品中,有19只产品单位净值小于初始净值,破净率高达76%,部分产品成立以来长期亏损。
有理财公司披露的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其2022年客户投诉的原因主要涉及产品运作类投诉。
相关分析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较低,适应高风险高波动的权益类理财尚需一定过程。但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权益类市场的投资机会正不断增加,后续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买权益类产品能挣到钱吗?
6月中旬,看着‒23%的收益率,王女士郁闷地赎回了购买的那款银行理财产品,“之前也有买过其他银行理财产品,但都是小幅亏损或者基本持平,只能说幸好这款产品买的金额不多。”
王女士购买的理财产品有53.21%进行了权益类投资,亏损现象在产品底层权益类资产占比较高的产品中并不少见。自去年资管市场震荡以来,虽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得到了一定修复,但许多权益类、混合类产品仍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处于存续期的权益类产品中有76%跌破净值,有产品净值较初始净值跌去49.23%,接近“腰斩”;混合类产品中有25.48%跌破净值,净值最大回撤达到了22.54%。
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中有不低于80%的资产投向股票等权益类资产,而受到去年以来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的影响,许多权益类产品长期处于净值下行的状态。
以医药行业为例,据统计,2021年8月19日至今,中证医药指数(000933)下跌34.37%,医药行业出现趋势性下跌,这就导致一些医药主题的权益类理财净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撤。
以某股份制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一款“卫生”主题权益类产品为例,该产品大部分持仓与医药行业相关,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2021年8月19日至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当前单位净值跌去了近50%。
虽该产品几度更换理财经理,并小幅降低底层投资结构中权益类资产占比,提高固收类资产占比,但净值颓势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不过,综合对市场中长期的判断,该理财公司认为医药行业值得继续投资,“医药下游子行业较多,商业模式不同,市场表现不具有同质性,分化可能性较大。总的来说医药行业目前处于暂时的困难时期。但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当前医药指数市盈率为26.92倍,历史最低估值23.29倍,显著低于行业历史平均估值36倍,长期角度来看,目前正逐步进入左侧投资布局的阶段,行业整体已经具备较高的胜率和赔率,值得坚持投资。”6月29日,该理财公司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权益类市场仍被看好
今年6月8日,随着6家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及部分定期存款挂牌利率,银行存款再次开启一轮“降息潮”。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较低,在当前存款利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投资者仍存在获取更高投资回报的需求。
“相较于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具有更高的收益潜力和长期增值潜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相对较长的投资期限和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来说,权益类产品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张雪峰表示,此外,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许多新兴行业也随之出现,这些行业给予了投资者更多的机会,在市场上寻求高收益和增值潜力。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在理财公司权益类理财产品近一年的收益榜单中,仅青银理财旗下一只产品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达2.11%,余下20只产品收益率均为负值,21只权益类产品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45%。
虽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遭遇亏损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实际上,银行理财市场固收类产品长期为主流,权益类产品占比长期较低。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34866款,固收类产品占比达90.37%,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合计占比仅有1.19%。
“在银行理财产品货架中,权益类产品‘小众’的情况与银行理财客群传统和保守的风险属性相一致。”上述理财公司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理财产品的全面净值化转型时间较短,银行理财投资者适应中高风险的产品仍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部分权益类理财产品也能在波动市场环境中博取较高收益。
如工银理财旗下的“工银财富系列工银量化理财—恒盛配置理财产品”7月4日单位净值达到了1.7310,较初始净值增长了73.1%。
在去年权益类市场表现较好时,部分理财产品3个月内反弹幅度能超过20%。
“高波动性、大面积亏损的情况可能会使机构降低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减少发行相关产品的数量。”张雪峰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机构的主要目标是为客户实现稳健的投资回报,如果投资权益类资产的风险过高,机构可能会选择降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南财理财通据理财登记中心数据整理发现,在权益类资产配置方面,理财资金投向权益类资产的比例逐年下降,从2018年的9.92%下降到2022年的3.14%。截至2022年底,理财产品投向权益类资产规模仅为0.94万亿元。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